巨子生物IPO:增收不增利,净利率不断下滑,营销费用逐年走高,研发费用低于同行,曾因虚假宣传被起诉

来源 | 东文财经
净利率53%,巨生吸金能力堪比茅台,增收逐年走高曾因又一家暴利医美公司冲刺上市。不增不断被起
10月9日,利净利率西安巨子生物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下滑虚假宣传即将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营销研
医美行业有玻尿酸、费用费用胶原蛋白两大明星赛道,低于巨子生物就是同行专攻重组胶原蛋白的公司。
据招股书披露,巨生巨子生物从2019年起蝉联3年“中国最大的增收逐年走高曾因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
旗下两大品牌—可丽金、不增不断被起可复美更是利净利率中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行业第三和第四畅销品牌。
但头顶无数光环的下滑虚假宣传胶原蛋白龙头,却面临净利率不断下滑风险。营销研
壹
巨子生物由“类人胶原蛋白之母”—范代娣创办,是一家典型的家族企业。
公司成立于2000年,2005年获行业内首个发明专利授权;2009年,成为全球首个实现批量生产胶原蛋白护肤品的公司,此后走上扩张之路。
巨子生物成立20多年来,一直由范代娣夫妇控制,无数投资机构想投都进不来。
直到2021年底,巨子生物才完成成立以来第一轮,也是上市前唯一一次融资,投后估值逼近200亿元,投资方包括高瓴、CPE源峰、君联资本、中金资本、国开创新资本等一众知名机构。
引入一众资本后,范代娣夫妇仍持有公司近60%的股权,二人的女儿严钰博也担任公司董秘。
医美公司普遍暴利,巨子生物也不例外,过去几年其赚钱能力已碾压茅台。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以零售额计算,巨子生物是2021年中国第二大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从2019年起,巨子生物已蝉联3年“中国最大的胶原蛋白专业皮肤护理产品公司。”
目前,其旗下共有8大品牌:可复美、可丽金、可预、可痕、可复平、利妍、欣苷、参苷;产品组合达105项SKU,涵盖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和功能性食品等产品。
这些产品,在全国1000多家公立医院、约1700家私立医院和诊所以及约300个连锁药房品牌中均有销售。
其中,主营面膜、护肤品的可复美、可丽金两大品牌为公司核心抓手,2019—2021年,两个品牌收入分别为7.71亿元、9.80亿元、14.24亿元,分别占巨子生物总收入的80.6%、82.4%和91.7%。
所以,顶着无数光环的巨子生物,其实就是靠卖面膜上市。从利润上看,其面膜生意非常炸裂。
招股书显示,2019—2021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9.57亿、11.90亿、15.52亿,净利润分别为5.75亿、8.26亿、8.28亿。
2021年,巨子生物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87.20%、53.3%;同期,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91.54%、52.47%。
可见,巨子生物面膜的吸金能力已超越茅台。
在电商平台上,一盒5片的可复美类人胶原蛋白面膜价格为198元,相当于一片40元,而原料成本或许只有4—5元,暴利程度可见一斑。
贰
值得注意的是,巨子生物虽站上功能性护肤品风口,营收强势增长,但实际盈利能力却呈下降趋势。
2020—2021年,公司营收从11.90亿增长至15.52亿,但净利润分别为8.26亿、8.28亿,同比增速43.65%、0.24%,净利润增速呈断崖式回落。
同时,巨子生物的净利率也持续下滑:2019—2022年前5月,巨子生物净利率分别为60.1%、69.4%、53.3%、43.4%。
对于净利率下滑,巨子生物在招股书中解释称:主要由于增加电商平台及社交媒体平台上的线上销售及营销活动的支出,以不断扩张线上销售渠道,顺应行业趋势及抓住市场机会,从而使线上营销费用有所增加。
和、等医美品牌一样,巨子生物最早也是靠To B(医疗机构)起家,近年来逐渐加大天猫、京东、小红书等电商、社交媒体渠道的宣传力度,提升To C市场知名度。
要直面消费者,建立品牌认可度,加大广告营销是不可避免的。
数据显示,2019—2021年及2022年前5个月,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0.94亿、1.58亿、3.46亿、1.96亿,占营收比重分别为9.8%、13.3%、22.3%、27.1%,呈逐年走高趋势。
相比之下,巨子生物的研发费用少的可怜。
2019—2021年,其研发成本分别为1140万元、1338万元、2495万元,占公司收入的1.2%、1.1%、1.6%。
医美行业“重营销轻研发”虽是普遍现象,但2021年其他几家医美上市公司爱美客、华熙生物、研发占比分别达到7.07%、5.75%、2.99%,均远超巨子生物。
除了重营销轻研发,巨子生物还存在诸多风险,比如宣传风险。
医美暴利但乱象丛生,无证经营、假货泛滥、虚假宣传等现象不断出现,消费者深受其害。人民日报曾提到,2015年—2020年,全国消协组织收到的医美行业投诉5年间增长14倍,重灾区就是虚假宣传广告。
去年国家卫健委、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已相继出手整顿医美广告,而2017年巨子生物就曾因涉嫌虚假宣传被起诉。
法院认为该案中,涉案面膜属于特殊化妆品,其在未取得特殊化妆品批准文号的情形下,宣传具有美白效果:
宣称“医生推荐,560家医院的共同选择”,“500大型医院美容护肤都选我了,你还不选我吗”,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构成虚假宣传的欺诈行为。
巨子生物曾提起上诉,最终被法院驳回,被判决返还原告货款2428元,并支付三倍赔偿金7284元。
过去几年,巨子生物踩在功能性护肤品风口上大放异彩,随着医美行业进入严监管时代,行业必将回归理性。
2021年,公司净利润增长已陷入停滞,2022年销售费用不断提升,净利率却继续下滑。
持续高营销若换不来业绩增长,巨子生物还能否保持胶原蛋白龙头地位?
相关文章
《2022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发布 预算执行情况总体较好
《 人民日报 》 2022年08月31日 第 13 版)本报北京8月30日电 记者曲哲涵)财政部近日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上半年财政部门落实“积2025-07-06- 日前央行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全国ATM机数量已下降至百万台以下。我国曾经是全球最大的ATM机市场,如今ATM机整体数量在2018年达到顶峰后开始下降。究其原因,与移动支付的快速普及密切相关。近年来2025-07-06
斯里兰卡反对派领导人: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斯提供支持,以缓解“人道主义危机”
英国《金融时报》7月18日报道,斯里兰卡最大反对党领导人敦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支持,以缓解该国的人道主义危机,并缓冲为拯救该国破败的经济而需要进行的改革带来的冲击。下一次大选按计划将于2022025-07-06- 上周末两天两市共有102家公司披露业绩预告和业绩快报。其中,002453.SZ)、600136.SH)、300787.SZ)、300343.SZ)、002875.SZ)的第二季度单季净利润增长超过102025-07-06
-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姜樊 编辑 陈莉 校对 陈荻雁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11月21日公布新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1年期品种报3.65%,5年期以上品种报4.30%。这意味着LPR已连续3个月2025-07-06
- 来源:国际金融报 记者 王敏杰此次的事件会否影响DHC在中国市场的业务经营目前难以判断,不过,前述业内人士指出,DHC此次被罚也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在行业监管趋严的情况下,化妆品企业要在成分选用、功效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