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活下去”到“触底” 为什么万科郁亮开始唱多了?
近日,活下去地产股久违出现了向上波动的从到触底唱多行情。
6月29日收盘,为什万科A股三大指数全线下挫,郁亮上证综指报收3361.52点,开始下跌1.4%;深证成指下跌2.2%,活下去报收12696.5点。从到触底唱多相比之下,为什万科房地产开发板块却逆市飘红,郁亮上涨1.37%。开始
翌日,活下去地产股依旧维持着上扬走势,从到触底唱多开盘一路冲高,为什万科给2022年上半年画下完美句点。郁亮
其中,开始收盘报价8.65元,上涨6.27%,领涨内房股;其次,收报20.50元,上涨4.43%,而金地、招商等均录得超3%的涨幅,保利、、新城亦纷纷冲高。
地产股逆势走强,原因几何?
其一,行业意见领袖发声,向资本市场传递出积极的信号。
据观点新媒体了解,几日前,万科召开2021年度股东大会,董事会主席郁亮就表示,“从短期来看市场已经触底,并不是触底反弹,而是一个缓慢温和的恢复过程。”
被称为房地产行业“吹哨人”,万科和郁亮的一言一行,总能影响人们对行业的判断。
比如,2018年那一句“活下去”,警醒了多少蒙眼狂奔、激进扩张的企业;随后,2020年的“管理红利时代”、2022年的“黑铁时代”……无不成为地产圈的热词。
事实上,在新媒体时代下,人人都有麦克风,这种情况导致网络环境形成一个嘈杂的舆论场,而意见领袖因与受众建立了稳定的传受关系链,其言论更容易受到倾听和理解。
也因此,万科和郁亮每一次发言,总能冲上头版头条,引导舆论。
不过,相比于往年悲观论调,这一次“触底”的判断,显然给资本市场注入一剂强心针。
在他看来:“最近这一年,许多行业都不容易,房地产并非最艰难的,没有理由躺平。更何况房地产仍然是十万亿级的市场,同时也是千年行业,常做常有,常做常新。”
其二,意见领袖或能促成资本市场的短期波动,但真正支撑行业长期走强的,实际上是政策放松与市场回暖。
据中原地产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各地出台楼市松绑政策已超460次,覆盖城市超200个,次数刷新历史记录。
当前各地区出台的政策主要从刺激消费出发,包含取消限购、利率下调、首付比例下降等等。此外,近期,包括河南、江苏等多个地区更是出现用农作物换房等举措,通过大蒜、小麦、西瓜、水蜜桃“换房”的噱头,花式营销,刺激消费。
持续的稳楼市政策助力,配合多样化的营销政策,楼市销售有所复苏,从数据上看,体现为环比持续增长,同比降幅缩减。
据观点指数发布的“2022年1-6月房地产企业销售表现”显示,6月份,前100房企实现权益总销售金额5611亿元,环比增加43.9%,同比下降46.8%。
头部房企的单月销售亦集体回暖,其中,碧桂园单月销售342.8亿元,环比增长19.4%,而单月销售240.8亿元,环比上涨143.2%,中国金茂、绿城中国、单月销售的环比涨幅均超100%。
1-6月,前100房企累计实现权益总销售金额24194亿元,同比下降52.7%,降幅较1-5月收窄1.5个百分点。
对此,发布研报称,6月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销售延续了5月的环比改善趋势,政策放松的效果正在逐渐显现。
亦同意上述观点,该行认为,“新房和二手房销售量价表现自5月末均已初现筑底回升信号,今年下半年基本面各项指标将陆续进入修复通道,景气回升延续至2023年。”
冬天已去,春天已来,当前,全国楼市整体释放出回暖的信号;接下来,各地区的政策走势又会如何?楼市拐点何时到来?房地产股能否持续坚挺?“地产大佬”们又有哪些独特见解?
今年8月8日至8月11日,观点机构将继续在海南举办2022博鳌房地产论坛,这是“一个架在火炉上烤”的论坛,相信您会听见更多思想与理念碰撞的铿锵回响。
- ·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研究进一步完善适应科技创新企业特色的股权激励、再融资和并购重组
- ·数据 | 市值相当于1.3个安踏、1.8个李宁的lululemon,要把中国门店数再翻1.6倍
- ·瑞典媒体:“北溪”天气管道泄漏区域发生爆炸
- ·浙江海宁试行人才房票实施办法:买房最多抵50%购房款
- ·银行理财产品波动加大 特定养老储蓄也是好选择
- ·发改委: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 ·上海金融景气指数增长12.9%
- ·发改委:我国高铁、高速公路、电网、4G网络规模等长期稳居世界第一
- ·抛下现金贷业务后,趣店Q3营收、净利大“跳水” 单季亏损超6亿元
- ·人民日报:制造业集聚集群发展水平加速提升
- ·工业企业利润降幅收窄 经济稳步复苏有支撑
- ·发改委:加大对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增强社会资本参与投资积极性
- ·11连板大涨185%后“凉了” 天鹅股份开盘遭遇“踩踏式”跌停
- ·欧盟委员会同意向意大利发放210亿欧元复苏资金
- ·十年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如何?下一步将开展哪些工作?发改委回应
- ·8月销量降五成9月总裁套现近亿元 理想汽车“车主维权”背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