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总理朔尔茨今日访华,随行CEO名单凸显合作

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4日开启其首次访华之旅,德国随行的总理德方经济代表也成为国际关注的焦点。在中德经贸关系出现一些杂音的茨今当下,此次访问无疑传达出德国工商业对中国市场的日访重视。《环球时报》记者根据披露的华随合作消息梳理发现,此次随朔尔茨访华的名单商界领袖来自多个行业,他们代表的凸显企业每年在华营收高达数百亿欧元。相关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德国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总理德国高管随朔尔茨访问中国,证明任何想让中德经贸关系疏远的茨今“离心力”都比不上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吸引力。
“这些德国商界领袖与朔尔茨总理一起前往北京”,日访德国《商报》最近公布了此次跟随朔尔茨访华的华随合作来自12家德国知名企业的高级商业领袖代表。这其中,名单2018年陪同德国前总理默克尔访问过中国的凸显德国化工巨头巴斯夫首席执行官马丁·布鲁德米勒此次也在随行名单上。巴斯夫也是德国最近投资中国最大的德国企业之一。该公司最近宣布,将在2030年前投资100亿欧元,在中国广东省湛江市建设新的“一体化基地”,这也是巴斯夫有史以来最大的单笔投资。
除了巴斯夫,多家德国企业在访华前宣布“加码”投资中国。此次访华团中,来自汽车企业的两位CEO备受关注——大众汽车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鲁姆和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大众集团最近宣布,计划投资约24亿欧元,与中国智能芯片公司地平线成立合资企业。宝马也透露,将再投资100亿元人民币扩大在中国的电池项目投入。
除上述德企高管外,西门子、瓦克化学集团、阿迪达斯、婴儿食品制造商喜宝、制药公司拜耳以及加热技术公司Geo Clima Design的负责人也在名单之中。据德国《商报》此前报道,100多家公司申请政府专机上令人羡慕的座位,最终12家获准,因为中国的商业从未像今天这样重要。分析称,此次跟随朔尔茨访华的德国商界领袖虽然人数不多,但分量十足,既包括来自汽车、化工、制造业等德国传统优势产业的代表,也包括德国拜恩泰科(BioNTech)等新兴的生物科技公司,覆盖了中德经贸中的重点领域与潜力行业。
他们与中国市场关系多密切?
《环球时报》记者梳理上述12家企业的公开数据发现,有的企业2021年在中国或大中华区营收总额达数百亿欧元。化工巨头巴斯夫在华的销售额是最高的企业之一。根据巴斯夫发布的2021财年年报,该公司面向大中华区客户的销售额约为120亿欧元。目前,大中华区是巴斯夫全球第二大市场。
2021财年,总部位于慕尼黑的瓦克化学集团在中国的销售额创下新高,达到17.9亿欧元,相比2020年增幅高达75%。瓦克化学集团在其官方新闻稿中表示,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归功于公司强大的产品组合完美契合中国加速向低碳发展趋势,以及多数产品售价的攀升。
此外,大众与宝马两家德国汽车集团及其合资企业2021年在华交付汽车超过400万辆。默克、拜耳、阿迪达斯等企业2021财年在中国或大中华区销售额也均高达数十亿欧元,分别达到28.87亿、38.56亿和46亿欧元。
在一些人鼓吹“中欧经贸脱钩论”之际,此次随朔尔茨访华的一些德企高管公开强调两国经贸关系重要性。巴斯夫首席执行官布鲁德米勒近日接受德媒采访时表示,“即将到来的访问是愿意与中国进行对话的良好信号”。
无可取代
俄乌冲突引发的能源危机,已经导致德国经济前景黯淡。德国主流经济研究机构发布的秋季经济预测联合报告预测,德国在2022年下半年和2023年年初将陷入衰退,2022年和2023年年度GDP增长率分别为1.4%、-0.4%。今年以来,部分德国媒体、机构等不断鼓噪对华“脱钩”。朔尔茨今年10月11日在出席柏林机械工程峰会时明确表态支持全球化,并强调“脱钩将是完全错误的道路”,必须与“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开展贸易”。数据显示,德企正在加速对华投资。美国咨询公司荣鼎集团9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也显示,德国是在华欧洲企业投资最大来源国,2021年新增投资占比高达46%。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所所长崔洪建对《环球时报》表示,此次朔尔茨访华的一个重点是需要和中方共同确认未来两国经贸合作的重点。汽车、制造业等领域是中德传统的经贸合作领域,相关德国企业也继续扩大在华投资,这需要中德双方提供相应的政策环境,以巩固这方面的合作。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表示,任何鼓吹“中德经贸脱钩”的人都需要回答一个直接的问题:德国企业在中国失去的,在哪里能够弥补?
相关文章
上海:研究建立长江氢能运输走廊 强化长三角区域的氢源互通互保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严曦梦 宋薇萍)上海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裘文进11月23日在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围绕未来氢能产业发展,下一步,上海将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推动2025-07-06-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证券时报记者 阮润生2022年见证了半导体行业景气度由盛转衰,缺芯涨价议题全面“熄火”,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行业去库存压2025-07-06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证券时报对于2023年的A股市场,绝大多数研究机构持乐观态度。翻阅众机构2023年年度投资策略,复苏成为关键词,多家机构看好消费复苏主题。2025-07-06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6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2025-07-06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证券时报记者 刘灿邦在经历了近两年半的上行周期后,2022年底,光伏行业主要制造环节全部进入价格下行通道,然而,跌幅之惨烈恐怕是超出市场预期的。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