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和欧盟对中国航班限制加码 国际航线复航不易票价难降
作者: 陈姗姗
尽管自1月8日起,韩国和欧航班航线中国全面放开了此前对出入境的盟对限制,但对于国内的中国航空公司来说,国际航班恢复的限制道路并不平坦。
在中国10日陆续对韩国和日本出台暂停签发赴华签证后,加码昨日韩国也对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飞往韩国的国际航班升级限制,要求只能降落在仁川机场,复航与此同时,不易欧洲航空安全局与欧洲疾控中心也对从中国抵达欧盟的难降航班出台了相关建议指引。
国际航班量只有疫情前的韩国和欧航班航线8.8%
进入2023年,不少航空公司都陆续宣布了即将增加国际航班的盟对计划,比如川航11日就宣布将恢复、中国加密大量国际/地区航班。限制
不过,加码目前川航计划恢复的国际国际航班密度,与疫情前还有差距。比如成都—墨尔本恢复初期每周执行1架次,而这条航线在2013年刚开通时就有一周3架次;成都—伊斯坦布尔航线恢复初期也是每周执行1架次,到3月21日才会加密为每周3架次。
南航、国航和海航最近也向美国提交了中美航班的恢复申请计划,不过申请的航班频次和航线数量也没有达到疫情前的水平。
记者从航班管家获得的最新数据显示,1月10日我国国际/地区客运航班量往返一共177架次,而在疫情前的2019年同期,往返国际/地区航班量是2003架次。目前的航班量依然只有疫情前的8.8%。
航班量的增幅不多,也令国际机票降价的幅度不大,并且比疫情前还是贵了不少。比如2023年春节期间中国赴海外的往返机票,与疫情前相比,首尔和东京的费用约为2倍,悉尼和曼谷约为3倍。
对此,多位负责国际航线开拓的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航班恢复的节奏不会立刻“满血”,一是与当地的保障能力要陆续恢复有关,毕竟在实施历时三年的国际航班“五个一”限制政策时,不少航司在一些国家的当地办事处都已经关闭,重启还需要时间;二是航司也要综合考虑旅客需求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而目前最大的阻力来自于各国对中国旅客的入境限制。
日韩对中国航班施加限制政策
在中国宣布取消入境隔离等限制措施,恢复护照办理后,不少国家出台了对中国旅客的入境限制,有的需要行前核酸检测,有的需要提供疫苗接种证明,有的则实施落地检。
对于这些国家的限制措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多次强调,少数国家罔顾科学和事实,仍执意针对中国采取歧视性入境限制措施,对此中方坚决反对,并将采取对等措施。
“对等措施”首先指向了韩国和日本。继10日宣布暂停签发韩国公民赴华访问、商务、旅游、就医、过境以及一般私人事务类短期签证,以及暂停签发日本公民的赴华普通签证后,昨日国家移民管理机构又对韩国、日本公民暂停签发口岸签证,暂停韩国、日本公民来华实行72/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
而在中国出台新政后,韩国又要求来自中国港澳地区的航班一律降落在仁川国际机场,而不能降落在韩国其他机场。
事实上在韩国出台对中国乘客的核酸报告要求以及落地检时,就已经对中国内地的航班飞韩国也进行了限制,要求中国内地的航班入境地从原本的4个韩国机场调整到仁川机场一个机场。此次对中国港澳地区航班也出台了同样的要求,也进一步限制了中国到韩国其他城市的航班恢复。
而日本也对中国内地到日本的航班,出台了只能降落东京和大阪机场的要求,这些都影响国际航班的恢复。
此外,欧洲航空安全局与欧洲疾控中心也在当地时间1月10日发布联合声明,宣布在两家机构联合发布的《航空健康安全议定书》中增加部分建议,这些建议立即适用于从中国抵达欧盟的航班。包括:要求直飞和非直飞航班的乘客提供出发前核酸检测结果;建议乘客和机组人员都戴医疗口罩或呼吸面罩;加强相关航班的清洁和消毒工作;尽可能考虑到机组成员的疫苗接种情况;可随机检测到达的部分乘客;应开展基因组测序,以便及早获得有关病毒流行和起源地区出现的任何潜在新变种的信息;应在有国际航班的所有机场和自中国入境飞机上检测废水,监测感染水平并追踪任何潜在新变种。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中国旅客没有入境限制的国家,也就成了近期出境的热门目的地。记者从多个订票平台了解到,1月以来,泰国位列出境机票预订量的前三,这得益于泰国宽松的入境政策。目前,泰国已取消了要求旅客提供疫苗接种证明的要求,出行前不需要携带核酸检测报告,入境后也不需要进行落地检。
(责任编辑:综合)
-
经济日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高级形态,也是对接全球消费市场、吸引全球消费者的枢纽和平台。“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一批区域消费中心。20 ...[详细]
-
周四,投资公司Truist将TWTR.US)评级由“买入”下调至“持有”,目标价维持50美元不变,原因是对估值的担忧,以及与外汇和俄罗斯入侵乌克兰有关的逆风。分析师Youssef Squali指出,由 ...[详细]
-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题:稳住市场主体,助企纾困将如何发力?新华社记者张辛欣量大面广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支撑,是激发创新的重要力量。在近期国内外环境复杂性不确定性加剧的背景下,市场主体面临的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姜艳鑫 黄兴利 北京报道4月21日,A股全天低迷,两市超4000股下跌,就在一片“惨绿”中,被称为“ ...[详细]
-
作者 | 罗立璇 王晓玲在儿子汪小菲“发疯”文学的助攻下,张兰和麻六记这两天赢麻了。从昨天上午开始,汪小菲一天连发几十条微博。张兰也没闲着,一天连开 5 场直播。从数据上看,昨天可以说是战果斐然。一名 ...[详细]
-
中新社北京4月21日电 记者 陈康亮)中国股市21日又有2家上市公司在首个交易日股价跌破发行价,这意味着本周已有5家公司遭遇新股“破发”。当天,厦门股份有限公司在创业板上市,该公司的股票发行价格为每股 ...[详细]
-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邱德坤)4月21日的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中国人民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向上证报记者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全面开放过程中需要关注两个重点问题:如 ...[详细]
-
中小企业经营调查:多地出台“纾困”计划,期待打通物流“堵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洁 实习生 张杏 广州、长沙报道刚刚公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疫情对3月份制造业有一定冲击。一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增速较1—2月份放缓1.0个百分点。制造 ...[详细]
-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马骏表示,去年绿色信贷、债券的增长率都非常高。“我不认为这样的高速度能够永远继续下去,所以未来几年可能会有一些放缓,但是总体来看它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