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永好:新希望今年出栏生猪1400万头问题不大
从前半年猪价低位运行、刘永全行业亏损,好新到下半年猪价逐渐走高,希望养猪业快速回血。今年尽管猪价涨跌是出栏正常的周期现象,但今年养猪业格局将伴随新一轮猪周期的生猪反转而重新排序,快马赶到的头问题也将首次迈入“千万级俱乐部”,并跻身前三。刘永
11月6日,好新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表示,希望新希望一直都有养猪板块,今年只是出栏规模小一些,没有饲料板块那么大。生猪随着非洲猪瘟的头问题暴发,在稳产保供的刘永政策驱动下,依托之前的资源,扩大养殖规模是必然的。“今年我们出栏生猪1400万头,看来问题不大。明年,在此基础上肯定还要有所增长。”
2018年8月,中国暴发非洲猪瘟,并引发国内生猪养殖格局的重塑。一方面,“猪王”易位。以生猪出栏量来看,久居行业首位,持续发力的2020年成功上位,成为新任“猪王”;另一方面,养猪业内的“四大天王”,也由“温牧正天(温氏股份、牧原股份、、天邦股份)”演变为“温牧正新(温氏股份、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2019年),又演变为“牧正温新(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新希望)”(2020年),再演变为“牧正温双(牧原股份、正邦科技、温氏股份、双胞胎)”(2021年)。
而根据2022年前三季度上市猪企公布的生猪出栏数据,“四大天王”分别是:牧原股份(4522.4万头)、温氏股份(1241.9万头)、新希望(990.1万头)、正邦科技(702.1万头)。
经过短短4年时间,养猪业格局业已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
根据今年前三季度上市猪企已公布的生猪出栏数据,牧原股份一骑绝尘,是随后3家的1.54倍。而在前十大上市猪企生猪出栏量中,牧原甚至要略高于随后9家企业的总和。
随着2022年遭遇变故,去年排行第二的正邦科技,今年前三季度仅出栏702.1万头,落后于新希望,今年是否能继续迈入“千万级俱乐部”仍存悬念。而2019年新希望生猪出栏量只有355万头,如今很快就要实现1400万头的既定目标。
而已经抢占第三位的新希望,也并不希望止步于此。根据其生猪出栏规划,2022年目标1400万头,2023年1850万头,2024年2300万头~2500万头,未来出栏量则会维持在3000万头左右。
这意味着,若新希望的愿景能够实现,在上市猪企中,新希望今年将大概率成为第三名,巩固自身地位后还将向第二名发起挑战。
刘永好称,在非洲猪瘟之后,新希望在养猪板块加大投资,加强团队配备,并不断提升自身养猪实力,在疾病防控、科学养殖、智能化等方面持续发力,扩大养殖规模也就成为必然。
他还提到,猪价的周期波动较大,处于周期低估的时候,养殖户压力较大;但周期上涨的时候,又容易拉高CPI。如何相对均衡地发展,处理好相关的关系,是养猪业必须要考虑的大问题。
为应对这样的挑战,刘永好称,新希望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建立新型养猪体系和模式;二是运用数字化手段,加强生猪生长、培育,以及猪周期的分析和研究;三是利用多年养殖经验带来的数据积累,以及根据饲料销售情况,研判能繁母猪、仔猪的存栏情况,通过组建模型进行大数据分析,从而较准确把握猪周期规律。
此外,刘永好也提到,豆粕、玉米价格的高企对饲料行业、养猪业的影响。“大豆价格从3000多元/吨,变成将近5000元/吨,玉米价格也有所上涨,这一定会对饲料价格产生影响,从而对肉蛋奶生产成本带来影响。最近一轮猪价上涨,主要原因是供不足需,当然还有一部分原因在于饲料价格上涨较多。”
作为饲料、养殖企业,新希望多管齐下予以应对。刘永好称,一是科技育好种,提高饲料利用率;二是采取积极措施,减少对单一来源的依赖;三是优化饲料配方,减少豆粕使用,降低成本。
- ·痛心!河南安阳厂房火灾已造成38人死亡,犯罪嫌疑人已被控制
- ·财政部:允许地方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专项债资金用途
- ·国际油价大跌后再度企稳,二季度原油市场走向何方?
- ·好达电子研发总监现身客户专利发明人名单 客户突击入股创收超2亿元
- ·HPV疫苗新适应证获批,专家:9-45岁女性应接尽接
- ·中疾控专家回应“无症状感染者居家隔离”建议:有风险
- ·“万里挑一,挑来把飞刀”!三只新股,两只破发,中一签最高亏1.2万
- ·广西银保监局:自觉抵制“食金之风”,不得将消费信贷资金用于含金银箔粉食品消费
- ·深圳市国际航行船舶LNG首船加注完成 深圳港成为全球第四个、华南首个具备LNG加注服务能力枢纽港
- ·长春市4地基本实现社会面动态清零
- ·动力电池涨价潮中 腾讯投资锂电独角兽
- ·花旗:无需过度担忧供需失衡 维持苹果200美元目标价
- ·2022年我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预计达2693亿元 产品品质问题系当下痛点
- ·外交部:对美方把人员撤离问题政治化工具化强烈不满 已提出严正交涉
- ·游戏直播“倒春寒”:有人退市,有人掉队
- ·冲上8%?美国通胀“高烧不退” 3月CPI或创1981年以来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