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发布:京沪深居前三,百强中东部城市占比超五成
人才都流向哪儿了?中国最具中东
日前,智联招聘课题组和任泽平团队联合发布《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吸引对人才流动趋势进行了分析。力城
报告显示,市发市占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京沪深居前三。布京百强部城比超从结果看,沪深2021年北京、居前上海、中国最具中东深圳、吸引广州、力城杭州、市发市占成都、布京百强部城比超苏州、沪深南京、居前武汉、中国最具中东长沙位居前十。2021年应届生、硕士及以上人才将简历投向一线城市的占比为20.7%、30.0%,均高于流动人才流向一线城市占比,应届生和硕士及以上人才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集聚,尤其是硕士及以上人才更倾向往一线城市集聚。
人才流动趋势来看,长三角珠三角人才集聚,且高能级城市人才跨区流动性减弱。
分地区看,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战略定位,东部人才持续集聚,中部、西部、东北持续净流出。分线看,2021年一线、二线、三线、四线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为5.4%、0.4%、-1.0%、-4.8%,受政策放宽影响一线人才持续流入,二线人才集聚放缓、三线较为平衡,四线持续流出。分城市群看,超6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21年长三角、珠三角人才持续集聚,京津冀人才净流出趋势放缓,成渝基本平衡,长江中游人才持续净流出。
从人才吸引力指数观察,2021年北京、上海、深圳位居前三名,北京连续两年占据榜首,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长沙位居前十,百强中东部城市占比超五成。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分析师陈礼腾对时间财经表示:“一般来说,经济实力强劲的地区更容易吸引人才。一二线城市是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相对于三四线等低线城市来说,一二线城市的基础设施(医疗、教育水平等)完善、资源配置齐全、发展空间更大,给与人才的机会以及待遇也相对客观。另外,各大城市的扶持政策进一步吸引了人才的留存。”
IPG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告诉时间财经:“城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实际上一方面来自于产业聚集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众多的有吸引力的就业机会,另一方面来自于这些城市下更加友好的人才成长、职业生涯发展环境以及较高的生活、教育、医疗条件以及公共服务水平、基础设施、城市治理水平等,而京沪深正好是中国综合条件最好、就业机会最多、人才环境最友好的城市,而东部地区较好的产业基础和经济发展水平、人文环境也为成为吸引人才聚集的重要基础,这也是百强城市中东部城市占比超五成的重要原因。从人才流动的趋势看,这种地区间分化的态势和格局仍有加速之势。”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第七次人口普查流动人口为3.76亿人。流动人口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5亿人,省内流动人口为2.51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1.54亿人,增长69.73%。而进入2022年,我国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1000万人,许多毕业生将面临跨城就业的问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布时,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表示:“从人口迁徙流动情况看,人口流动依然活跃。2020年我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3亿人,约占总人口的35%。其中,流动人口3.76亿人,十年间增长了将近70%。从流向上看,人口持续向沿江、沿海地区和内地城区集聚,长三角、珠三角、成渝城市群等主要城市群的人口增长迅速,集聚度加大。”
围绕人才在城市间的流动趋势,智联招聘对人才流动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今年智联招聘的求职人才中,约4成为跨城求职者,比2020年增加7.4%,2021年流动人才特征逐渐恢复至2019年水平。可见,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人才的流动性有所上升打破空间界限、到异地追求心仪工作,成为越来越多求职者的选择。
“男性”、“18-30岁”、“高学历”、“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等,为流动人才画像的主要标签。报告显示,从性别看,流动人才中男性占58%,高于求职总体的53%,男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年龄看,流动人才中18-30岁人才占比64.4%,高于求职总体的59.4%,30岁以下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学历看,流动人才中56%为本科及以上学历,高于求职总体的47%,高学历人才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工资水平看,流动人才中30%月收入为8K以上,高于求职总体的26.7%,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行业看,流动人才中52%分布在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高于求职人才总体的49.5%。
智联招聘执行副总裁李强认为,跨区域的人才流动表现与求职者的个人情况、求职意愿和产业发展息息相关,年轻男性更愿意出去闯一闯;同时,由于对薪酬待遇、发展空间、职业前景抱有更多期待,高学历、高收入人群或更愿意打破城市界限,去经济发达地区或岗位合适城市寻求发展;此外,产业“虹吸”效应下,发展相对成熟的IT互联网、房地产、制造业三大行业培养的从业者数量位居前列,全国多地域性的产业发展之下,也促进了三大行业的成熟人才在跨区域间展开流动。(北京时间财经 向雨)
- ·A股上市股份制银行中报盘点:净利润同比“8升1降” 资产质量保持平稳
- ·国家能源局:前三季度新增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9400万千瓦左右
- ·地产巨头盘中飙升50%!北向资金半天净流入超130亿!地产链涨嗨,A股、港股联袂大涨,地产债也全线修复
- ·雄安新区发布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新三年计划
- ·国盛金控易主国资后两月更换十高管 近五年累亏近8亿遗留问题待解
- ·七大博客看后市:蓝筹股搭台 题材股唱戏
- ·因财务核算不规范,内部控制不完善等 云南白药被云南证监局责令改正
- ·巴菲特再度减持比亚迪港股:四次减持累计套现84.7亿 公司A/H股再度承压
- ·有的一床难求有的一人难留,养老院之困怎么解?
- ·苹果公司涉嫌收集用户数据遭起诉
- ·越秀地产:国企担当 抗疫有我|身体疲惫,但内心无比自豪
- ·赛斯基因错报核酸阳性,法定代表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公司参保人数为0
- ·考上好大学 有人却得了“空心病”
- ·“豫酒一哥”申请破产审查!河南国资“饮酒”或再下一城
- ·重磅通知!这些企业可延期还贷
- ·零跑科技第三季营收42.88亿 汽车交付量达35608辆
- ·受益煤价上涨 陕西煤业上半年净利同比大增196.6%
- ·蚂蚁消金拟增资105亿元,杭金数科持股10%为第二大股东
- ·圆周率科技发布Pilot Pano全景时光相机:前后1/2.3英寸索尼传感器
- ·高盛:美联储上调通胀目标不可避免,问题是在何时
- ·小米经调整净利润为21亿元 智能电动车业务费用8.29亿
- ·高血压“门槛下调” 患者“激增”3亿人? 专家:意在将防控端口前移
- ·国家能源局:前三季度能源供需总体平稳
- ·新京报快评:验房师不“掺水”,才能为业主真正“撑腰”
- ·奥迪一汽新能源工厂实现暖封闭,新车将于2024年底投产
- ·国家能源局:9月以来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1.7亿吨以上 电煤供应形势持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