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金融机构从线上化切入绿色信贷 未来或可发力“个人碳账户”
来源 华夏时报
记者 付乐 冉学东 北京报道
2022年9月,消费信贷我国“双碳”目标提出恰满两年。金融机构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从线重要工具,金融业的上化作用不可估量。2022上半年中国绿色金融市场的切入整体规模已突破20万亿元大关。
在绿色金融高速发展的绿色力大背景下,消费金融机构在线上化层面开启了绿色信贷的未或初步实践。其中,人碳中信消费金融于近期发布了ESG报告,账户这也是消费信贷消费金融行业的第三份ESG报告。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9月20日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金融机构在消费金融公司披露的从线ESG报告中,绿色信贷成为业务发展的上化出发点与落脚点。节能减排、切入乡村振兴、绿色力普惠金融、消费者保护等方面成为了企业内部治理与战略规划的关键词。
线上化成切入点
随着企业对ESG评级的愈发重视,已有多家消费金融公司开启了绿色低碳实践,中信消费金融、马上消费、捷信消费金融相继披露了ESG报告。
中信消费金融方面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中信消费金融打破地理区域限制,拓展全线上化服务,构建起以数据和数字技术驱动的绿色低碳轻资产模式。”
截至去年底,中信消费金融累计为830万人提供全线上无纸化服务,仅2021年全年使用电子签章及电子合同2000余万份。
马上消费披露的ESG报告显示,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智能语音识别、语音合成等技术,在客户服务方面累计减少碳排放量1182.70吨,在贷前、贷中、贷后各个环节中实现无纸化、线上化服务,累计减少碳排放量52.73万吨。
捷信ESG报告显示,当前,捷信80%的业务均通过移动端开展,并成功为15万零售合作伙伴提供O2O业务服务。到2025年,捷信将通过其绿色能源转换项目将1300万千瓦时的电力转化为绿色能源,相当于减少碳排放10205吨。
此外,在创新绿色信贷产品方面,中原消费金融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通过为消费者提供全线上的信贷服务,推动全业务流程无纸化,推广自助办单、电子签单,摸索符合实际需求的低碳数字化业务模式。二是通过各种活动,不断向用户普及绿色金融理念,开发绿色产品,推出首次借款用户可享“7天无理由还款”权益,鼓励用户适度消费,避免造成资源浪费。
王遥表示,消费金融机构可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化的运营经验,搭建风险可控的产品体系,结合消费触点、消费内容、消费场景等要素,为个人用户打造多场景、全渠道、全方位的小额消费贷款服务。
消费金融ESG想象空间巨大
当前,消费金融公司通过金融科技等手段,加大对节能低碳、清洁环保等产品的信贷服务力度,将绿色信贷作为业务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金融科技和数据创新为绿色数据采集、环境风险预警与流程管理、环境信息披露等场景提供支撑。”王遥表示。
在践行绿色金融层面,消费金融公司出台针对受疫情及自然灾害影响群众的延期还款、息费减免、征信保护、停止催收等系列方案,采取多种措施缓解还款压力。同时,消费金融公司推出乡村消费金融产品创新,并借助金融科技线上引流的方式,帮助农户解决部分在特殊疫情时期的滞销问题,对推动我国乡村全面振兴起到了助力。
行业普遍认为,线上化只是一个开始,通过数字化推动消费金融行业的变革升级,将催生更大的想象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金融的场景呈现出零星、分散的特点,如何将用户的个人消费行为与绿色金融服务挂钩,是消费金融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
在王遥看来,未来消金机构可考虑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为用户搭建“个人碳账户平台”,尤其针对小微企业、农户等普惠金融重点群体构建合理的碳排放核算机制、完善碳核算方法,使碳减排和碳汇效应可计量、可跟踪,以解决普惠金融普遍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今年以来,包括、、在内的数十家银行开始试水个人碳账户,激励用户践行绿色行为。例如,利用绿色行为兑换绿色权益,通过步行或单车出行积累“绿色能量”,以绿色能量兑换单车或公共交通优惠券。
此外,王遥还建议,也可以将用户节能减碳行为量化为碳积分并配置相应权益,基于此提供贷款额度升级、分期福利等激励机制,解决消费者难点。
有观点认为,目前推进ESG信息披露无疑意味着消金公司经营成本的增加,所以做好成本与效益的协调成为当下一大痛点。
马上消费相关负责人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当前,我国在ESG层面存在信息披露标准及评价体系尚未统一规范的问题,而境外机构的信息披露和评价标准在有些方面不太符合我国国情,难以直接满足我国的可持续投资实践需要。“建议进一步完善ESG评价体系顶层设计,推动量化可比的ESG信息披露框架指引性文件出台。”上述负责人称。
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日前表示,可持续信披可以根据发展需要进行渐进性的安排,在不同的披露要求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对于一些影响力较大的企业,应该做好带头作用,促进可持续信息的披露。
- ·前8月中国百城新房价格累计涨0.14% 宁波、西安、成都涨幅居前
- ·医疗美容行业这九类违法行为将被重点查处
- ·受俄乌冲突影响,德国木柴供不应求还得加GPS追踪器防盗
- ·国防部:厉兵秣马,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
- ·易大宗11月21日斥资约320.84万港元回购241.4万股
- ·工信部:多措并举支持在沪重点企业稳定生产 全力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
- ·所有云厂商都在挖华为墙脚
- ·Gartner发布报告,阿里云全球市场份额第三
- ·继并购、争“鲜”后,新乳业的下一步棋瞄准了生态布局?
- ·大秦铁路火车脱轨,国铁集团组织迂回运输确保货运畅通
- ·国际政局动荡,如何端牢中国饭碗?国家发改委回应
- ·翻倍薪资吸引人才回流,武汉今年将推10万个“高薪优岗”
- ·快手第三季度在线营销服务收入116亿元 同比增长6.2%
- ·陈春花:总有向上的力量 在春天里生长
- ·国家发改委:现阶段我国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
- ·3月份70城房价出炉 房价环比下降城市减少
- ·11月22日复盘:市场现大行情底部信号 工程建设获主力资金青睐
- ·海鸥住工2021年营收同比增长23.52%
- ·银保监会:高风险金融机构在我国金融总量占比仅1%左右
- ·“新市民”火了!角逐3亿新赛道,保险如何率先“卡位”!丨金融新未来
- ·郭树清:固定投资增长潜能很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基础面坚实…这些热点也有回应,来看十大关键点!
- ·为何鲍威尔和耶伦都强调加息不会导致美国经济硬着陆?
- ·美议员见蔡英文扬言要“让中国付出代价”,外交部:中国军队有关的行动就是反制!
-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公布社区团购价格违法等典型案例
- ·聚势启航,逐浪之巅!国信证券GTrade+私募服务品牌发布会即将开启
- ·斯巴鲁暂停部分车型发货,因发动机传感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