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铃控股新增破产审查案件 再度“起死回生”可能性已微乎其微

沉寂已久的起死回生江铃控股等来了一则破产审查申请。
天眼查APP显示,江铃11月21日,控股江铃控股有限公司新增破产审查案件。新增性已申请人为上海德梅柯汽车装备制造有限公司,破产经办法院为江西省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审查
公开资料显示,案件江铃控股成立于2004年11月,再度注册资本为20亿元人民币,微乎由江西国控汽车投资有限公司、其微重庆股份有限公司、起死回生集团有限公司联合持股,江铃持股比例为50:25:25,控股经营范围含生产汽车、新增性已汽车零部件等。破产
风险信息显示,江铃控股存在多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已经达到4891万元。旗下控股的六家子公司,已有五家注销,仅保留南昌陆风汽车营销有限公司,而这家公司已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对于体量不大的汽车公司而言,在新能源汽车行业转型的大环境下谋求生存不是易事。一方面燃油车主营业务仍需继续维系,而正在蓬勃发展的新能源行业也需要大笔资金投入以谋求转变。引入外部投资成为中小型传统汽车制造商的选择。
江铃控股铃控股最早由江铃汽车集团和长安汽车按50:50共同出资成立,旗下燃油车品牌陆风品牌曾表现不错,最巅峰时期单款车型陆风X7年销量超过8万辆。
但由于产品力不佳以及深陷抄袭风波,陆风汽车销量随即遭遇断崖式下跌。2019年北京市朝阳区法院裁定,陆风X7外观抄袭路虎揽胜极光,要求江铃控股立即停止陆风X7所有销售、制造和营销,并向捷豹路虎支付赔偿金。
随着燃油车从增量市场转向存量市场,竞争的加剧让失去销量主力的江铃控股一蹶不振。2021年陆风仅售出新车974辆,目前品牌旗下车型均处于停售状态。
江铃控股曾试图转型求变,在2019年引入造车新势力爱驰汽车作为战略投资者进行增资。爱驰汽车大手笔投入了 17.47亿元,获得江铃控股50%的股份,成为最大股东。江铃汽车和长安汽车分别持股25%。
至此,江铃控股重组为一家由央企、地方国企和民营企业共同持股的企业,开始向新能源、智能化方向转型。爱驰汽车则凭借此次投资砸下了最关键的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
按照规划,混改后的江铃控股将形成爱驰与陆风双品牌、双制造基地驱动的格局。爱驰品牌专注新能源车型,陆风品牌由原来的以传统燃油车为主,逐渐向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转化。
但爱驰汽车入股后并未带动江铃控股“起死回生”,反而因前期投入过大而自身难保。2019年底,爱驰汽车首款车型U5上市,但未能打开市场。2020年爱驰汽车累计销量仅为2600辆,2021年全年销量为3011辆,不及“蔚小理”单月销量。
江铃控股转型尚未开始便宣告终止。爱驰汽车入股不到一年,江铃控股传出全面停工停产,员工薪资进行下调的消息。其中执行副总裁及以上下调40%,其余员工均下调30%。2021年6月22日,爱驰汽车退出江铃控股,有江西国控汽车投资有限公司接盘。
江铃控股只是新能源转型浪潮中被淘汰的缩影。前期未能获得足够资金支持积极转变的汽车制造商已经被边缘化的一部分,现在随着智能电动汽车军备竞赛的加速,一场新的混战又已打响。
新的战场要求更高的研发投入,一旦稍有落后就有被淘汰出局的风险。对于没有资金支持,也不掌握核心技术的二三线传统汽车公司,崛起的机会已经微乎其微了。
相关文章
美联储官员再次强调升息必要性 纽约联储行长透露利率将超3.5%
美联储官员强调抗通胀承诺,但对下个月可能的升息规模仍语焉不详。三位地区联储行长周二分别重申,遏制近40年来最热的通胀是他们的首要任务,纽约联储行长John Williams认为利率可能需要升至3.5%2025-07-06- 这个夏天,“雪糕刺客”火了。就是那些隐藏在冰柜里,看上去其貌不扬的雪糕,当你拿去付钱的时候,它的价格会冷不丁刺你一剑!“它明明可以直接抢钱,但还是给了我一根雪糕。”有网友用段子调侃道。“雪糕刺客”虽然2025-07-06
罕见,这些个股被外资集中“买爆”!华为、宁德时代、长安汽车三巨头合力,市场最关注的居然是……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A股今日继续上攻,沪指一举突破3400点,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分别上涨1.23%和0.35%。半导体板块掀涨停潮,、等多股涨停。稀土永磁、军工、苹2025-07-06安徽公布2022民生领域案件查办“铁拳”行动第四批典型案例 涉亿盛天辰网络公司等
2022年以来,安徽省市场监管系统聚焦民生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社会舆论关注的突出问题,围绕“铁拳”行动的10项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重拳出击,严厉打击食品生产经营领域违法行为,依法严查食用油掺杂掺假、使用2025-07-06-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世昕 尹希宁 张敏 李若一 “服贸会”不是服装贸易展销会——这是几年前主办方需要反复解释的。如今,经过10年的发展,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以下简称“服贸会”)不仅成长为和广交会、2025-07-06
- 文 | 《财经》记者 凌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政策出现明显改变。入境和密接人员隔离政策、中高风险区域划分、全员核酸检测策略皆有所松动。2022年6月2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