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构调研超10万次 投资者不可盲目跟风
炒股就看,机构权威,调研专业,超万次投及时,盲目全面,跟风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机构
原标题:每经热评|机构调研超10万次 投资者不可盲目跟风
每经特约评论员 曹中铭
据统计,调研截至11月2日,超万次投今年以来公私募调研上市公司次数已超过10万次,盲目创出历史新高。跟风公私募调研上市公司已成常态,机构但达到10万次的调研“高度”,还是超万次投令人叹为观止。当然,盲目在公私募机构调研上市公司掀起热潮的跟风背后,投资者也须理性看待。
实地调研是公私募等机构了解上市公司最有效的方式,也是公私募基金经理获取上市公司相关信息的一种手段。市场上有为数不少的公私募基金经理管理的仓位,其实就是建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的。因此,到上市公司实地调研,成为众多公私募基金经理日常工作的重要内容。
近几年来,公私募基金经理调研次数出现大幅上升态势。比如2013年至2019年,公私募的年度调研次数均不超过2万次,但这一格局自2020年后开始发生改变,2020年超过4万次,2021年超过7万次。今年还剩下不到2个月,已经突破10万次。次数的大幅提高,表明公私募基金经理调研更加积极了。
个中原因,笔者以为,一是挂牌的上市公司越来越多。目前沪深股市挂牌的上市公司近4700家,更多上市公司的挂牌,会吸引更多公私募基金经理前来调研,调研次数自然而然就提高了。二是公私募公司数量增多,发行的产品也越来越多。比如,公募产品已超过9000只。近年来,公募多种创新型产品面世。这些创新产品的投资活动,显然离不开日常的调研。此外,近年来,新能源行业崛起,对该行业进行投资,需要对产业进行密切跟踪。而且,由于潜在的细分机会也较为丰富,深入一线调研不可或缺。
今年以来公私募的调研活动,也颇具特点。比如多家公司调研次数较高。像嘉实基金、博时基金等公司的调研次数均超1500次,仅仅从数量上看,就非常可观了。再如,某些行业遭遇公私募基金经理的频繁调研。近一个月来,医疗器械、金属非金属新材料、计算机软件等行业的机构调研次数均超2800次。而且,一家上市公司接待多批次调研已成常态。在众多参与调研的基金经理中,明星基金经理受到高度关注,近期像傅鹏博、朱少醒、邓晓峰等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就密集参与了多家上市公司的调研。
公私募基金掀起调研热潮,当然是值得点赞的现象。至少此举有利于其投资活动,能让其更好地为持有人服务。不过,对于公私募等机构掀起的调研热潮,也有必要理性看待。
首先,投资者如果盲目抄作业可能存在风险。基金经理的动向一直受到投资者的关注。统计数据表明,机构偏好调研前期涨幅较高的股票;被公募和知名私募调研的股票后续表现更佳。某些投资者热衷于买基金持仓股票或基金经理调研的股票,如此抄作业的行为,并不可取。基金经理调研相关公司,并不意味着其股票今后就一定会出现大幅上涨,盲目抄作业,其中的风险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机构实地调研,常常会导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产生。机构调研往往会获得第一手的资料,甚至不排除有某些敏感信息机构能提前知悉,但普通投资者是没有这种机会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会产生不公平行为。如果信息不对称导致先知先觉者赚得盆满钵满,后知后觉者成为“接盘侠”,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市场中的后知后觉者,又以中小投资者占据绝对多数。
而且,现实案例中,不乏同一基金公司多位基金经理调研同一上市公司的情况,也不乏多家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调研同一上市公司的情形。如此,就有可能出现同一基金公司旗下多只产品买入同一上市公司股票,或者多家基金公司在调研后买入同一上市公司股票的状况,个中则不排除机构联手操纵股价的可能。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同样不排除机构利用信息优势操纵股价的可能。基于此,强化对机构调研以及上市公司信披的监管,同样不可或缺。
(责任编辑:探索)
-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刘强东“对不起”京东2000多名高管兄弟,却让十几万德邦兄弟暖了心。11月22日,京东集团创始人、董事会主席刘强东发内部信称,京东集团决定,自2023年1月1日起 ...[详细]
-
中国去年私募股权市场投资交易额1280亿美元 创下10年新高
4月26日,贝恩公司发布《2022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报告显示, 2021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年投资交易额创下10年新高,达到1280亿美元。相对于投资交易额的攀升,募资和退出规模在下半年却大幅 ...[详细]
-
新华社伦敦4月26日电记者郭爽)英国卫生安全局25日说,英国近期报告的不明病因儿童肝炎病例增加,可能与腺病毒感染有关。英国卫生安全局在当天更新的一份简报中说,截至20日,英国儿童群体中已报告111例不 ...[详细]
-
中钢协:4月中旬重点统计钢铁企业粗钢、钢材日产环比增长,生铁日产下滑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详细]
-
上周五经历杀猪盘,百心安一度暴跌近70%,今日公司股价大涨27%,报28港元,如果从底部买入,浮盈接近1倍。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目前没有任何产品获批商业化,因此尚未产生收入。2019年、2020年及20 ...[详细]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王宇露 基金经理都在关注什么问题?哪些方向有机会?一季度的基金经理报告关键词透露玄机。中国证券报记者统计发现,宏观问题在基金经理报告中被提及的频 ...[详细]
-
【记者 冯娜娜】截至2021年底,理财产品通过投资债券、非标准化债权、未上市公司股权等资产,支持实体经济规模约为25万亿元。4月24日,在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2022资管峰会上,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 ...[详细]
-
来源:保险报本报记者 房文彬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逐渐驶入快车道,金融如何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成为重要课题。4月22日,由紫金山实验室、中国网络空间内生安全技术与产业联盟主办,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安全所、国家工 ...[详细]
-
王一博撑不起一家上市公司?乐华娱乐港股遇冷,招股期满后暂停IPO
作者:王秦怡 付玉梅将反华当“流量密码”,这“妖女”越来越没下限。“反华妖女”又现身了!不久前,在一个所谓的讨论中国人权问题的论坛上,澳大利亚公民党资深研究员罗伯特·巴维克向许秀中提了这样一个问题:“ ...[详细]
-
继4月中旬宣布拟大幅减持后,大连民企福佳集团版图持续生变。贝壳财经记者查阅工商资料获悉,近日杭州旅行者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江苏宁通汽车经营有限公司、北京合力景通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原由福佳集团间接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