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老年感染者、重症患者,中医药有何救治方案?张伯礼答疑

澎湃新闻高级记者 李佳蔚
4月24日,对老答疑中国工程院院士、年感天津中医药大学名誉校长张伯礼在上海接受媒体采访,重症中医治方就中医药相关话题答记者问。患者何救
记者:上海人口老龄化较重,案张感染者中老年人数量多。伯礼老年人基础疾病多,对老答疑感染后,年感病情容易出现恶化。重症中医治方对于老年感染者,患者何救中医药采取了什么救治方案,案张效果怎么样?伯礼
张伯礼:第一,确诊病例中60岁以上老年人的对老答疑比例占到三成;第二,大部分老年人患有基础疾病,年感包括高血压、重症中医治方糖尿病、冠心病、中风、痴呆、肿瘤、尿毒症等。这些因素与新冠肺炎加在一起,会导致病情严重,而且病情进展快,容易转成重症、危重症,需要我们格外关注。
为提高上海市老年新冠感染救治成效,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发病表现,结合老年发病特点及以往救治经验,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基础上,对老年感染者的治疗以加快核酸转阴,减少病情加重,减少病亡率为目标,结合三因制宜,辨证施治为原则,在国家专家组指导下,形成《上海市老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中医药救治工作专家共识》。
第一个原则是“新老疾病兼顾”,治疗新冠肺炎,更重视基础疾病治疗,尤其重视基础疾病的变化。从治疗经验上看,单纯治疗新冠并不困难,但夹杂着不稳定的基础疾病治疗起来比较棘手。
第二个原则是“扶正祛邪”。老年人往往正气不足,脏腑虚损,气血不畅,痰浊瘀滞等基础病证较多,感染新冠病毒后容易迅速加重,需要重点救治,在治疗时,要注重扶正,保护正气,采用比如益气活血、益气养阴等方法。在袪邪上,注重“清”和“通”,可采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方药。
第三个原则是治疗关口前移,先症而治,截断病势。患者从无症状到有症状是一个过程,需要提早干预。比如在临床上,虽然有些老年患者看似是普通型,但当出现发热持续不退、神昏不清、大便秘结、痰黏难咳、肺部渗出不吸收等症状时,就要抓紧时间治疗。比如,有些几天不大便,舌干苔燥,呼吸喘促,需要用通腑泄热,急下存阴的方法干预,让其大便通畅,随之而来的呼吸也会有所改善;有些痰粘难咔症状,咳不出痰导致血压升高、肺部渗出不吸收,需要用清热祛痰的方法减轻症状。关键在于抓住当时可能影响健康导致疾病恶化的症状,先症而治,阻断病势发展。
总体来看,就是要分辨高危人群,重视基础疾病变化,多学科联合,早期干预,辨证论治,一人一策,抓住主要症状和核心病机确定好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方案策略。在用药时机上体现“早、快”,在治疗策略上体现“清”、“通”等关键要素,有时可起到四两拨千斤作用。先症而治,并注重调节机体整体状态,避免老年患者进展为重症,截断病势,减少死亡。
记者:目前,上海的重症患者开始增多了,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中医药有什么救治方案?
张伯礼:对于重症、危重症患者救治,首先要强调的是多学科合作,包括重症医学科、呼吸科、营养支持、护理、中医等,每个学科发挥各自优势、集体发力,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从而控制病情、逆转病情、降低病亡率。
中医根据基础疾病等因素,对每名病人当下最危险的因素,采取辨证的方法和有针对性的治疗策略。具体讲就是一个“早”,一个“准”,早发现、早预警、早研判、早干预。采取针对性精准治疗,“一人一策,一人一方,一天一方”的方法施治。具体治疗上要“快”,有时还要“稳”,耐心观察症状变化,稳定不加重就是好。有时还要“托”,阳气虚脱要采用大剂参附回阳救逆,力挽狂澜。在治疗药物上采用中药注射剂,中药保留灌肠,人参粉、大黄粉冲服,针灸疗法等。在急症用药上,通过给予血必净、痰热清泵推,安宫牛黄丸等内服,用药味要少,用量要大,疴症用重剂。对于稳定病情、阻断进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为加强危急重症患者中医救治能力,我们组建了由具有丰富的传染病救治经验的上海市名中医和岐黄学者等组成的市级多学科中医专家组,除全面参与市级中、西医专家联合查房和会诊外,每晚固定时间举行市、区定点医院危重病例会诊和讨论,并明确工作要求和联系制度,每日统计危重症病例中医药救治情况,对病情较重或者伴复杂基础疾病的病例进行逐个会诊,确保中医全程参与新冠救治,做到中西医结合,为危重症患者提供了优化诊疗方案的建议,进一步提高了中医救治水平。此外,我们制定了《上海市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必备中药目录》,要求各医院做好储备,有药可用。
相关文章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中央宣传部负责人就《意见》有关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问:请介绍一下加强新时代全民国防教育2025-07-06
- 数据显示6月份美国曼哈顿的租金继续飙升至历史新高。据房地产经纪公司Douglas Elliman and Miller Samuel Real Estate Appraisers and Consul2025-07-06
- 本报记者 刘琪 见习记者 韩昱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日前公布了2022年上半年金融数据,融资总量与结构均向好。尤其是6月份的新增信贷、社融增量均大幅超出季节性水平。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在接受《2025-07-06
- 7月14日,高检网显示,上海银保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韩沂涉嫌受贿一案,经国家监察委员会、浙江省监察委员会指定管辖,由杭州市监察委员会调查终结,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日前,杭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以涉嫌受贿2025-07-06
- 本报记者 苏向杲 杨 洁11月13日,一份由央行和银保监会联合发布的《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落款日期为11月11日)在业内传阅,迅速引发市场关注。目前,该文件落地已满一2025-07-06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来源: 国际金融报 朱灯花7月12日,证监会官网显示,在2022年5月16日的网络安全事件中,存在系统设计与升级变更未经充分论证和测试,升级回退2025-07-0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