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在美国建厂,民进党前“立委”:这是掏空台湾

(观察者网讯)因被一些美国政客“热捧”而主动交出机密资料、立委并在美国建厂的台积台积电这下要里外不是人了,成本高居不下、电美能否拿到美国政府的国建补贴还是个谜,众多岛内人士也对其前景并不看好。厂民
此前,进党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曾无奈感慨此举“昂贵、前掏浪费、空台又白忙一场”,立委近日,台积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也痛斥,电美台积电在美国建厂“不是国建围堵大陆,是厂民掏空台湾。”
综合台媒报道,进党去年10月,前掏台积电被爆正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厂建厂,作为5纳米芯片的生产基地之一,预计2024年开始量产,月产能可达2万片,2021年至2029年的投资将达到约120亿美元。然而,受到美国土木、电力系统缺工严重的影响,台积电不仅建厂成本大增,进度也比预期大为落后。
当时,面对外界质疑,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松口承认,在美国建厂是由于“政治驱动”,“成本远高于台积电预期”。
本月22日,台积电创办人张忠谋在接受美媒专访时也表示,台积电赴美国设立新厂,是美国政府敦促下的结果,当时他已经退休,决策是现任台积电董事长刘德音作的。他直言,在美国生产晶片成本太高,很难在国际上竞争,是昂贵且徒劳无功之举。
24日,中天新闻旗下《国际直球对决》政论节目中谈到,美国大举制裁俄罗斯,导致本国通胀严重,上周白宫一名顾问提出,美国应当降低对自行车、服装等一系列非战略性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以帮助遏制通胀。主持人认为,白宫没有提到的“战略商品”就是芯片,而台积电赴美建厂就是美国“围堵大陆”的做法。
民进党前“立委”郭正亮随即接过话,“这不是‘围堵大陆’,是掏空台湾。”
他表示,美国就是没有人愿意加班,早期晶圆加工人才都在美国,为什么移到台湾和韩国,一定是基于比较利益选择结果。现在硬要拉回到美国,不只加班困难,搞不好还要在台湾训练人才。
郭正亮提及,他听说台积电提出了一个所谓人才招募计划,让美国人到台湾受训6到10个月,(如果)美国人觉得生活改变太多,最后恐怕招募都在台湾,台湾半导体业不是变成美国人才训练所?如此一来,成本压不下来,在国际上就不会有竞争力,即使产品是在美国厂制造出来,到时怎么跟在台湾的台积电竞争,难道政府要补贴吗?这在现实上也做不到。
郭正亮认为,张忠谋即便评价这件事,也是要跟美国方面讲,凡事要顺着市场经济的逻辑,非要硬搞,尤其是这么大规模的产业,是很难成功的。拜登箭在弦上,更何况英特尔杯葛,说不能补贴美国之外的厂商,“叫台湾和韩国去美国投资,还不给补贴,这还得了。”
此前,台湾联合新闻网曾发文指出,前两年美国晶片供应告急,便运用外交压力迫使台积电赴美设厂,去年底,美国商务部更是要求台积电和三星交出客户名单等机密资料,等于要台积电把脖子交到别人手上,然而,岛内经济部门负责人王美花非但没有帮台积电力争,还替美国辩解称,由于是“自愿性”的,将交由企业自行考量。
如今,美国“请君入瓮”的目的已达,便开始撒钱补贴,扶植美国本土企业。对台积电而言,亚利桑纳的厂也开始建了,商业机密也交出去了;现在美国只补贴本土企业,还可利用机密资料来对付它,台积电面临的就是不公平的竞争,“蔡政府逼台积电赴美设厂,又任美方巧取豪夺其营业机密,对得起台湾吗?”
相关文章
中国结算总经理孔庆文:在金融科技创新的孵化、推动、维稳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转自:上海证券报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张雪)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结算”)总经理孔庆文11月22日在“2022论坛年会”上介绍,中国结算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机构,将在金融科技创新孵化、2025-07-06- 继美团披露其2022年反贪腐案件后,1月16日,腾讯也正式对外发布了集团反舞弊通报。腾讯通报显示,2022年全年,腾讯反舞弊调查部共发现并查处触犯“腾讯高压线”案件70余起,100余人因触犯“腾讯高压2025-07-06
- 大和发布研究报告称,首予09899)“跑赢大市”评级,预计将于今财年下半年实现收支平衡,目标价110港元。报告中称,作为内地第二大线上音乐公司,以去年收入计,公司市场份额超过20%。公司内容社区高度互2025-07-06
印度乐施会:印度21位亿万富翁的财富超过该国一半国民的财富总和
记者/许振华印度乐施会Oxfam India)的一份新报告称,印度最富有的21位亿万富翁拥有的财富总和超过了7亿印度民众印度一半的人口)的总和。该报告还表示,从新冠疫情暴发开始到去年11月,印度亿万富2025-07-06- 近日,上海泓科晟睿软件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泓科”或“CSCAD”)宣布完成首轮融资,由红杉中国领投,红杉宽带跟投。泓科董事长兼CEO李邵建表示,本轮融资将用于产品技术研发迭代、业务模式创新、市场拓展2025-07-06
集运市场下行订单量减少,康欣新材2022年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1.7亿元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转自:证券日报本报记者 张敏 见习记者 熊悦1月13日晚,集装箱底板制造商发布2022年度业绩预告。公告显示,公司预计2022年度归母净利润亏损2025-07-06
最新评论